首页 快讯文章正文

定西网站建设

快讯 2025年11月17日 07:59 8 admin

数字时代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

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网站已成为企业、政府乃至地区展示形象、连接市场、服务民生的重要窗口,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市和区域交通枢纽,定西近年来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,而网站建设作为数字经济的“基础设施”,正逐渐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升级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抓手,从马铃薯产业到中医药文化,从政务服务到乡村旅游,定西网站建设正以多元化、智能化、本土化的实践,为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城市注入全新的发展动能。

定西网站建设的现实意义:从“信息孤岛”到“数字桥梁”

定西地处黄土高原西端,辖1区6县,总人口近300万,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欠发达地区,长期以来,受地理位置、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,当地优质农产品、特色文化资源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企业发展面临市场对接难、品牌推广弱的困境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,网站建设成为打破时空限制、链接外部市场的关键突破口。

对企业而言,网站是“永不落幕的线上展厅”,定西马铃薯、中药材、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,但传统销售模式依赖中间商,利润空间被压缩,通过建设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,企业可直接对接全国批发市场、电商平台及终端消费者,减少流通环节,提升品牌溢价,定西“中国薯都”网整合了全市200多家马铃薯合作社信息,提供种植技术、市场行情、供需对接等一站式服务,2022年帮助农户实现线上销售额突破5亿元。

对政府而言,网站是“政务服务的数字窗口”,定西市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了社保、医保、税务等20余个部门的300多项服务事项,实现“一网通办”,让群众少跑腿、好办事,疫情期间,“定西防疫服务网”实时更新核酸检测点、物资供应等信息,累计服务群众超100万人次,成为疫情防控的“数字哨兵”。

对文化而言,网站是“地域形象的传播载体”,定西拥有马家窑文化、李氏文化、渭水文化等厚重历史底蕴,以及“千年药乡”的美誉,通过建设“定西文旅网”,推出VR全景游览、非遗项目展示、旅游攻略等内容,2023年吸引外地游客通过网站预订当地旅游服务同比增长40%,有效提升了“陇中明珠”的知名度。

定西网站建设的核心领域:聚焦特色,精准发力

定西网站建设并非简单的“技术堆砌”,而是立足当地资源禀赋,围绕“产业、政务、文旅、民生”四大核心领域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化生态体系。

(一)产业网站:从“资源输出”到“品牌增值”

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,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0万亩,特色农业是网站建设的重点领域,近年来,定西构建了“1+N”农业网站矩阵:“1”即“定西农业信息网”,作为市级综合平台,发布政策法规、市场动态、科技推广等内容;“N”包括马铃薯、当归、党参等特色单品网站,提供种植标准、质量检测、溯源认证等专业服务。

以“中国当归网”为例,该网站不仅展示当归种植历史、药用价值,还引入区块链技术,实现从田间到药房的全程溯源,消费者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,即可查看当归的种植环境、施肥用药、加工流程等信息,解决了中药材质量信任难题,2023年,“中国当归网”促成当归出口交易额达2.3亿元,占全市当归出口总量的60%。

针对中小企业“数字化能力弱”的痛点,定西推出“中小企业帮扶网站”,提供网站建设、电商运营、网络营销等“一站式”服务,政府联合第三方服务商,为首批100家农业企业提供免费网站搭建和运营培训,帮助中小企业快速触网,某杂粮企业通过帮扶网站上线后,线上订单量从每月不足万元增长至50万元,实现了“小农户”与“大市场”的有效对接。

(二)政务网站:从“信息发布”到“服务集成”

定西市政务服务平台以“一网通办”为目标,推动政务服务从“线下跑”向“线上办”转变,平台整合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资源,实现“单点登录、全网通办”,企业开办、项目审批、社保缴纳等高频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0%,群众办事材料提交量减少60%。

为提升用户体验,政务网站推出“智能客服”和“帮办代办”功能,智能客服可解答90%以上的常见问题,剩余复杂问题转接人工坐席;针对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提供线下帮办代办服务,2023年累计帮办代办事项超2万件,政务网站开设“政策计算器”专栏,企业输入所属行业、规模等信息,即可自动匹配适用政策并在线申报,政策兑现时间从平均30天缩短至7天。

在政务公开方面,定西市政府网站开设“乡村振兴”“民生实事”等专题专栏,实时公开财政预算、重大项目进展等信息,保障群众知情权、参与权,2023年,通过网站征集民生建议5000余条,老旧小区改造”“农村道路硬化”等200余条建议被采纳,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。

(三)文旅网站:从“景点展示”到“体验升级”

定西文旅资源丰富,有渭河源景区、贵清山、遮阳山等自然景观,有马家窑文化遗址、陇西李氏文化园等人文景点,为破解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难题,定西建设了“定西文旅网”,打造“云游定西”数字平台。

平台采用VR、AR技术,对重点景区进行360度全景拍摄,用户足不出户即可“沉浸式”游览渭河源的清澈溪流、贵清山的奇松怪石,网站推出“文旅地图”功能,整合景点、美食、住宿、交通等信息,支持智能路线规划,2023年“五一”假期,“定西文旅网”访问量突破500万人次,带动当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5%。

为促进文旅融合,网站开设“非遗商城”,销售洮砚、剪纸、木雕等非遗产品,并邀请传承人在线直播制作过程,某洮砚传承人通过网站直播带货,单场销售额突破20万元,带动周边20余名非遗从业者增收,网站定期举办“定西文化旅游节”线上活动,通过短视频大赛、文旅达人评选等形式,吸引年轻群体关注,让“千年药乡·生态定西”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活。

(四)民生网站: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服务”

民生是网站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定西民生服务网站整合了教育、医疗、就业、养老等资源,构建“一站式”民生服务平台,在教育领域,“定西教育网”提供在线课程、升学政策、校园招聘等服务,疫情期间累计开展线上课程1.2万节,惠及学生15万人次。

在医疗领域,“定西健康网”实现预约挂号、在线问诊、报告查询等功能,与市内5家三甲医院数据互通,患者平均排队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0分钟,针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,网站开设“远程医疗”专栏,邀请省级专家在线坐诊,2023年服务农村患者超3万人次。

在就业领域,“定西就业网”发布企业招聘信息、技能培训课程,提供简历投递、面试指导等服务,2023年,网站累计发布招聘岗位1.5万个,帮助8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,其中脱贫劳动力占比达40%。

定西网站建设的挑战与对策:守正创新,行稳致远

尽管定西网站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、专业人才短缺、运营维护不足等挑战,部分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低,导致网站使用率受限;中小企业缺乏数字化人才,网站更新不及时、内容单一;部分政务网站存在“重建设、轻运营”问题,用户体验有待提升。

针对这些问题,定西市采取了一系列对策:一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5G基站、光纤网络向农村延伸,2024年将实现行政村5G覆盖率100%;二是加强人才培养,与兰州大学、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,开设“数字农业”“电商运营”等培训班,累计培训人才5000余人;三是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委托专业团队负责政务网站、文旅网站的维护更新,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;四是强化安全保障,建立网络安全监测平台,定期开展网站安全检测,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。

未来展望:打造“数字定西”,赋能高质量发展

展望未来,定西网站建设将向“智能化、个性化、融合化”方向发展,在产业领域,将建设“数字农业大脑”,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作物生长监测、病虫害预警、产量预测,推动农业从“靠经验”向“靠数据”转变;在政务领域,将推出“AI政务助手”,通过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实现“秒级响应”的政务服务;在文旅领域,将开发“元宇宙景区”,打造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旅游体验;在民生领域,将建设“智慧城市大脑”,整合交通、医疗、教育等数据资源,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。

网站建设是数字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,也是区域发展的“数字引擎”。

网站建设的基本流程是什么? 普通人也能看懂的操作指南 - 鱼米玖-上海锐衡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39795号 内容仅供参考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QQ:597817868